流量策略:只选对的不选贵的
在帮助咨询企业搜索引擎竞价后台时,笔者发现越是贵的关键词,企业越愿意竞价。
笔者想他们的心理就是,既然这个词这么贵大家都愿意投,一定是有理由的。
在经济学上对这种心理有过分析,专业术语叫“赢家的诅咒”现象。这个现象最早被发现广泛存在于石油、天然气钻探权拍卖市场中。
假设某一特定的土地(或其他商品及资产),有很多人参加竞价投标,那么最后中标的人一定是对投标物最乐观的人,而这个人很可能高估了标的的实际价值。
当投标者数量增加,赢家的诅咒的严重程度将加剧,最神奇的是,这点不会因为投标者经过多次重复相同的拍卖积累了经验,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。
了解了这个经济学分析后,你就会明白参与搜索引擎竞价的人的心态。这种多人竞价心态给搜索引擎带来了利益最大化,但不是总能如实客观地反应每个关键词的实际价值。
具体到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投放,企业面对的客观难题往往是关键词太多了,要是全部投放,预算肯定不够用。
笔者服务过的一家机械设备生产商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。他们在百度和谷歌的广告投放关键词和同行的一样,都是围绕着设备名展开的。产品关键词的价格高得令人膛目结舌,仅一个主导产品的一个关键词,可以花掉每天广告预算的一半。
笔者了解了这个情况以后,立即建议停掉这样的高竞价核心关键词,转而增加精准的长尾产品关键词。虽然精准的长尾关键词流量比核心关键词少很多,但只要能挖掘足够多的长尾关键词,积沙成塔,总的流量不会下降。最重要的是,这些关键词竞价不激烈,费用很便宜。(长尾词理论,请截底部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 艾奇SEM注)
笔者花了好几次沟通才说服企业接受这一点:不要在乎流量是从哪个关键词来的,只需要评判这个流量是否有质量。有质量的词越便宜就越应该坚持投放。
事实上企业实施了这个他们认为过于大胆的投放方案后,在一天之内竞价费用就直线下降,但流量没有损失。一个星期后的统计数据表明,没有因为投放策略的改变导致有效业务量的损失,结果是此策略可行。
本书中,我们一直强调的关键词的质量,是要根据事后业务指标来评估的,不是根据纸面上的统计价格去认定的。
有的关键词很贵,但就是贵的关键词才有订单转化率,所以你只能在你的成本范围内去争取贵的关键的有效排名。因为无效的流量即使再便宜也是一种浪费。
有人在微博上分享了一个神案例:
居然有人用滴滴打车向司机打广告,一条语音发出去,推送给150位司机,5个回电话咨询,0成本,推销的是痔疮药……
看人家这脑子和手段!这是多么精准的客群细分啊!推广成本不仅为0,腾讯还补贴了12块钱给他打车。
营销,也可以这样做!
摘自:《移动社交时代的互动搜索营销》